Videos (Page 55)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四)加尔文主义五点论
宗教改革之旅 加尔文主义五点论 播放音频 加尔文是位神学家,是公认的基督教宗教改革教义的系统神学领袖。与教会先驱们像奥古斯丁、教会学者托马斯·阿奎那相比,更具有系统性,更为有条不紊,加尔文主义神学建立在保罗书信中对罪与恩典的深刻透彻的分析之上,他具有一种极为罕见的能力,能够作清晰、有力、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说明。加尔文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宗教信仰上和道德规范上,它同样影响到法国的文学、知识界。他在法国的语言、文字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路德在德文上一样。加尔文建立起一整套教义,后人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加尔文主义五点论: 1. 全面堕落(TOTAL DEPRAVITY) 指所有人类都已经被罪污染。 罪已深入到所有层面,包括人的理性、感情、意志、良心等全被污染。人已经完全丧失良善的能力,也丧失了追求真神的自由意志。 2. 无条件的拣选( UNCONDITIONAL ELECTION) 指人能得救,是因为被神拣选。神拣选人得救,不是因为人有什么值得被拣选的条件,纯粹是因为上帝的爱与怜悯。人在得救的事情上,完全没有任何功劳,这是出于上帝至高无上的主权。 3. 有限的救赎( LIMITIED ATONEMENT) 主耶稣的救赎,并非对全人类进行救赎,而是针对天父所拣选的人进行救赎。救赎是强调人因基督所支付的赎价,才能得救称义。 4. 不可抗拒的恩典( IRRESTIBLE GRACE) 当圣父拣选,圣子救赎之后,圣灵施行恩典于被拣选者身上,使这人信主得救。这恩典的施行,是罪人无法抗拒的。不管罪人如何抗拒,圣灵会不断加强其感动,至终一定会感动这人心甘情愿而自愿投向主耶稣的怀抱。 上帝在被拣选者身上施行救赎恩典大能时,一定有效,绝不会无效。 5. 圣徒的坚守( PERSEVERANCE OF SAINTS) 俗称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一个人只要真正得救,就永不会沉沦。一个最后沉沦的人,表示他从来没有真正得救过。虽然一样会跌倒,但上帝会保守真正属祂的人,使他们绝不会沉沦。 圣徒的坚忍是强调信徒即使遭遇大风大浪,但至终必定是坚守信仰到底,直至进到天家。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三)
宗教改革之旅 如何在教堂中一眼识别新教教会和天主教教会? 播放音频 我们目前在加尔文曾经讲道的地方。整个新教的教会和天主教的很不一样,因为天主教会中间放的是祭坛,新教的教会中间放的是讲台。加尔文曾经在这里讲道,他把讲台放在中间因为他看圣经是最重要的。而天主教则会把祭坛放在最中间,他把圣餐,弥散的圣餐看作是最重要的。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带出来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神学。一种以圣餐为中心的Sacramental church, Sacramental本身有神秘的意思,他相信当你在领受饼和杯的时候,神和人之间有个很特别的渠道,有个管道打开,上帝的恩典和恩赐会进到我们里面。 但是同时,以圣经为中心的教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围绕上帝的话语所展开,这是加尔文的神学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加尔文也被看成是圣灵的神学家。他非常注重圣餐,加尔文在每次主日礼拜之后都会派圣餐。今天很多改革宗教会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加尔文当时主持这个圣彼得教会的时候,讲完道就要领圣餐。因为在他看来神的话语,神的圣餐都是一样的重要。而且当我们领受圣经上帝的话语时,还要领受饼和杯,这个饼和杯就是代表基督的身体。 他的神学观和马丁路德有点不一样,他看的圣餐更注重的是一种参与,在领这个饼和杯的时候他不强调是否基督就在这个里面,或者基督不在这个里面。他更注重参与的是你经历基督,你经历基督的死,经历基督的牺牲,经历基督的流血。所以他的圣餐观更多的是参与。 也看到另外一个很特别的事情,这个教堂没有十字架。你在路德宗的教会看到高派的教会,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就像天主教一样。另外一种低派教会,十字架是空的,上面只有一个十字架,这就是我们常常带的十字架。 但在加尔文的教堂里没有十字架,因为当时,罗马天主教拜偶像,很多的祭物,圣人的血,圣人的尸体,铁钉,铁链等都拜,所以这些东西就慢慢成为偶像,你不去拜神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当成偶像在拜了。 但是,加尔文在改革之后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甚至认为十字架你不小心都会成为你的偶像。因为当你面对这个十字架,把他看成上帝的话,你就使神和人之间有了第三者。所以他连这个十字架也从他的教会拿走。那么今天的改革宗教会不会是这样了,很多时候你会看到讲台上有一个十字架,但是来到500年前这里的加尔文讲道的地方,你的确发现这里没有十字架。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一)当野蛮战胜了文明,恨吞噬了爱,这个世界还能相信谁?
宗教改革之旅 当野蛮战胜了文明,恨吞噬了爱,这个世界还能相信谁? 播放音频 1、宗教改革500年纪念之旅最后一天——柏林墙面前的思考 1989年之前,有多少人要从东柏林翻过这个墙到西柏林,因此他们附上生命的代价,因为他们要追求自由。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跟早期的共产党人一样。 2、约翰福音8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为什么当时马丁路德要寻求这个宗教的改革?要改革教会,要使教会里面的腐败被铲除掉?是因为他看到了真理之光。也因为宗教改革的500周年,使整个人性得到了解放,逃脱长达几百年中世纪黑暗的笼罩。宗教改革使人的精神得到发展,工业革命也因此产生。而整个自由世界,你看产生了多少伟大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野蛮遇到文明,恨遇到爱 我们看到这墙,一边是野蛮,一边是文明,一边是恨,一边是爱。当文明跟野蛮碰到一起,永远是野蛮好像得胜了。但是最后野蛮被文明占据了。当爱跟恨相碰的时候,恨好像赢了,但是最后爱把恨吞没了。这就是基督的精神。这就是基督教文明之所以2000年来可以战胜所有野蛮势力,最后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 4、今天的思考和挑战 我们是否也愿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当中的力量呢?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持守我们的信仰,追求这个信仰,跟随这个信仰。我们回去所面对的挑战跟在这里会不太一样,我们所面对的整个环境,常常使我们在生命当中,在灵性当中,在思想当中是受到禁锢。如何在这种禁锢当中,持守我们自由的精神,持守我们的信仰,并且让基督的真理使我们得自由,并且让这个自由在我们的环境当中,让更多人听到呢?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这也是宗教改革纪念之旅500年所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愿上帝祝福大家。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马丁路德之死
宗教改革之旅 马丁路德之死 播放音频 弟兄姐妹,这里是路德最后离开世界的地方,离他的家不远。他在这里出生,但没有在这里长期居住。对面的教堂,是他最后一次讲道的地方。路德的传记中记载到,他是在1546年12月8日半夜三点钟过世。他当时从维登堡旅行到这里,来处理一些家务的事情,包括产业,兄弟等等,那这些问题都处理完之后,在1月17号,他觉得很累,他说我要去休息了。他自己说:感觉我不会离开这里,可能就要在我出生的地方安歇了。到半夜的时候,他突然就读一节圣经,这节圣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约翰福音3:16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他就不停的重复这节圣经。然后他的医生,也是他的朋友就抓住他问:路德你是否坚信你曾经一生要做的事情,你是否忠于你的信仰?他说是的是的,然后就过世了。 所以他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伟人,也有争议的人物,直到今天很多天主教徒对他非常的反感。也因为他在欧洲大陆燃起了宗教对抗情绪,甚至引发宗教战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他是上帝重用的仆人,而且他誓死终于他的信仰,誓死坚守他的信仰,一直到死前还在说:“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他虽然只活了62岁,但是他的一生是充满斗争、挣扎,同时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幸福的。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他的出生地,离开世界的地方也在这里,我们也思考我们的生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会离开这个世界,上帝让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停留的这段岁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怎么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九)马丁路德保留婴儿洗礼的源头
宗教改革之旅 马丁路德保留婴儿洗礼的源头 播放音频 目前我们在Eisleben—路德出生和被主召回天家的地方。他的家庭是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在他出生的第二天按照传统,他就受洗。看路德的生平,他改教之后对洗礼还是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传统。今天的路德会,在小孩子出生4个月以内一定会洗礼,就是路德当时保存了天主教改革之后的传统。 天主教有7项圣礼,但是基督教今天只保存了两样,也是当年路德的坚持,只保留了洗礼和圣餐。当他留下洗礼时,他坚信小孩子很容易夭折特别是在中世纪,应该尽快洗礼,否则夭折之后就会下地狱,这是他们神学观。当然今天我们不完全同意他们的神学观,这种洗礼的方式对后面的基督教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因为很多基督徒认为,圣经里并没有明确让我们看到婴儿洗礼的例子,因为当路德高举唯独圣经时,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因为圣经并没有明确记载婴儿洗的问题。当路德很坚持说,你的理性,你对圣经的认识,是你对信心的回应。 很多后人就认为成年人,才能够真正明白圣经,或者看到圣经里面的光亮才产生对信仰的回应,再应该去受洗。但是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对一分为二。因为在早期教会,还是让我们看到的确有一家人都信主,一家人都归主的见证,也因此看到三世纪所发展出来的婴儿洗礼是有他的传统的。但是今天我们更确认的是信而受洗,必然得救,也就是说你个人对上帝的话语,对信心的回应成为你洗礼很重要的依据。 所以当我们今天站在路德的出生地,一起重新回想他的生平的时候,看到路德他有他的观点,他不是上帝,他只是一个人一个被上帝所使用的一个人,对他的很多观点需要再去思考。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八)巴赫的音乐灵感来自哪里?
宗教改革之旅 巴赫的音乐灵感来自哪里? 播放音频 这里是原东德莱比锡圣托马斯的教堂外面,这个教堂在整个德国甚至欧洲都是非常有名。主要源自—巴赫,古典音乐之父巴赫曾经在这里担任管风琴师,音乐总监达27年之久。 巴赫的一生不单是非常敬虔的基督徒,还是一个神学造诣非常高的管风琴师。因为他担任教会的管风琴师,必须修过很多系统神学,他才有可能获得这个工作。所以,巴赫他不单单敬虔,他还有丰盛的神学修养。而且这里不单跟巴赫有关,还和200年前马丁路德有关。 马丁路德在1539年的五旬节在这里讲道,那时改革运动已经过了20多年,当时这里的教会已经变成了路德教会,新教改革运动已经非常成功。原来马丁路德的音乐造诣也非常高,除了圣经外,他认为音乐是上帝向人类传递他的声音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马丁路德还对巴赫曾经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马丁路德共写过37首赞美诗,最著名的一首就是他引用诗篇46所写的:主是最坚定的保障。诗篇46说:神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他在这里说神是我的避难所。 在这里我们缅怀巴赫的时候,也缅怀马丁路德。也看到马丁路德怎么影响到巴赫,巴赫又是怎么影响到后世的很多的音乐家。所以巴赫一生的作品都是宗教音乐,特别是在这里做音乐总监的27年,他写下无数重要的教会音乐。今天我们一起在教会唱赞美诗,实际上是马丁路德的贡献。因为在马丁路德之前只有神职人员和诗班唱,但是马丁路德之后他认为会众也应该一起来唱诗,才有了现在我们崇拜时一起唱赞美诗的场景。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七)怎么老是看别人不顺眼?怎么老是和别人有矛盾?
宗教改革之旅 怎么老是看别人不顺眼?怎么老是和别人有矛盾? 播放音频 我们现在奥古斯汀的修道院里面,马丁路德在这里呆了差不多五六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到底对他的神学,对他的生命的影响是什么。 马丁路德曾说如果按照律法的要求,他可能是一个最最好的人,他可能是守的最足的完全按照上帝的诫命来生活的人。但是在修道院里,他看到自己内心的很多淫恶。很多内心深处的问题,不是靠通过律法的坚守,按照圣经的戒律来守就能守的住的;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你不要以为修道院里面,人的问题就解决了,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人的问题。 到了修道院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嘛?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修道院的修士当中也还存在权利之争,这些已经离开了尘世的人,离开了世俗世界所谓诱惑的人,那些修道士应该是非常清心寡欲非常脱俗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这样?圣经里讲的一点不错,律法使人知罪,律法不能使我们得救,律法只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罪恶。 上帝的律法有明确的要求,当看圣经的时候,更深的该是看到我们生命当中有那么多的问题。但是那为什么,我们今天拿着圣经,都是看到别人的问题那么多?看丈夫的问题很多,丈夫看太太的问题也很多,然后同事之间也是如此。就是在教会里面,牧师看弟兄姐妹的问题那么多,弟兄姐妹看牧师的问题也那么多,所以我们都是罪人呐。 所以在马丁路德的修道院面前我们应该反省,我们应该来到上帝面前,反省我们自己的问题,求上帝帮助我们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六)马丁路德在这里听到上帝的呼召?
宗教改革之旅 马丁路德在这里听到上帝的呼召? 播放音频 马丁路德的家庭背景 马丁路德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拥有很多产业,是富有的矿场主。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儿子成为一名皇家律师。所以马丁路德读了学士,读硕士,精通哲学、文学、艺术。在500年前,其受教育的程度是相当罕见的。 马丁路德听到上帝的呼召 在去修道院的路上,马丁路德被雷击,他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说:圣埃里,请你救我,我愿意做修道士。他对上帝委身的呼声仿佛在说:主啊,我愿意奉献给你,如果你能够拯救我的生命的话。之后他就决心去做修道士了。父子决裂,直到马丁路德首次主持弥撒。 什么是呼召? 呼召是上帝对他的仆人一个特别的带领。他把这个仆人从万人当中拣选出来,不单单拯救他的灵魂生命,更是安排他去传递上帝的福音。这个使命是要很特别的。今天我们有很多人愿意去传道,但不是每一个基督徒被上帝呼召出来做传道人。上帝耶和华呼召他的仆人的时候是一对一,很明确的指引他的。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五)“因信称义”的“因”不是“因为”!
宗教改革之旅 “因信称义”的“因”不是“因为”! 播放音频 以弗所书2: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一、误读:“因信称义”的“因”意思是“因为”。 “因信称义”被解读为“因为信心使我们成为义”,其实这里“因”不是“因为”,而是“借着”“籍着”“通过”,是管道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信称义”是“透过信心,籍着信心”而不是“因为信心”。 二、神学命题:一切都是恩典 我们得救的原因是上帝的恩典,也因着恩典的缘故,使我们对这个恩典产生信心的回应,使我们得到拯救。所以,信心更是我们对上帝恩典的回应。
宗教改革之旅(二十四)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如何理解巴赫的作
宗教改革之旅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如何理解巴赫的作 播放音频 我们现在德国的一个小城市–埃森纳赫,这里出现过两个重要人物—-马丁路德和他200年的校友音乐家巴赫,后面是他的雕像。 黄色是他的故居,后面灰色的建筑是他的纪念博物馆。巴赫的主要音乐都是宗教音乐,他有很多曲子是和圣经分不开的,而且有些圣经学者认为巴赫作曲的很多灵感跟他阅读马丁路德200年前所翻译的德文圣经是分不开的。巴赫每一个曲子的手稿下有几个拉丁文的字母SDG, S代表: solo唯独, D:deal就是拉丁文GOD的意思, G:Gloriy 上帝的荣耀.唯独上帝的荣耀。可见他是一个非常敬虔的人,巴赫一生主要创作的曲子几乎每一首都是宗教作品。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音乐。理解音乐首先要去理解这个作者,理解这个作者就要知道他的背景他的环境他的处境,他在什么情景下写的作品。巴赫就是在特别强烈的路德宗背景下,因为当时马丁路德已经改革成功了,这个地区全部是新教。 同时在圣经中为什么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帝是用声音来创造世界的,上帝说,他发出声音,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说要创造天地万物就创造了天地万物,而且在撒母耳记22章,先知撒母耳说“至高者发出声音”。美妙的音乐为什么会陶冶人的兴趣陶冶人的情操?因为他和上帝的创造是分不开的。 我们相信这些美妙的旋律一定来自上帝,能够陶冶你我的情操,不单单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了解这个作者的背景,同时也要了解他在写作当中所用的音符,里面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自己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