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s (Page 54)
诗篇 | 第五集 (续)
收听音频 当诗人在诗篇的第五篇开始的时候,描述完了神是他灵魂的保障之后,他接着就宣告神对恶人跟恶事的基本的态度: 因为你不是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你同居。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神是不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你同居,狂傲人不能站在你面前,” 在第九跟第十节,诗人又把注意力转向他的仇敌,他写道说: 因为,他们的口中没有诚实;他们的心里满有邪恶;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谄媚人。神啊,求你定他们的罪!愿他们因自己的计谋跌倒;愿你在他们许多的过犯中把他们逐出,因为他们背叛了你。 我们的读者包括我自己有时很明白有时又不明白。明白的是,的确恶人当受惩罚,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诗篇中常常出现一些咒诅人的句子。而且也会引发一些争论,特别是当我们联想到耶稣基督的教导时,比如说打你的左脸跟右脸,为你的仇敌祷告;特别是耶稣基督自己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十架七言的最后一句,第一句说什么,“父啊,赦免他们,”对不对,相比之下,好像这个落差太大了! 有些人是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诗篇在这里并非是咒诅,而是私人求告上帝,能够匡正人的恶行,并且为受诬陷的这些人申冤,并且按他们的暴行,为敌人的暴行来惩罚他们。由此可见,这里与申命记第25章所定的诫命并没有冲突。 我相信诗人也特别明白,当人受冤屈之后不可以自己申冤,而是要将这些事情交托给主。因为申冤在神,神必报应,是申命记第32章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诗篇第五篇所展示的就是将人的冤屈带到上帝这位审判官的手中,并且坚信它是公正的,他是公义的。你相信吗?
诗篇 | 第五集
收听音频 在这里圣经说,〔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用吹的乐器。〕耶和华啊,求你留心听我的言语,顾念我的心思!我的王我的 神啊,求你垂听我呼求的声音!因为我向你祈祷。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 这是一首典型的清晨的祷诗,在早晨的时候诗人说“求你留心听我的言语,顾念我的心思”,“心思”在原文有一个意思是叹息的意思,就求你顾念我的叹息,我的神哪。诗人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的是他自己在面对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他为自己的灵魂向至高的上帝发出祈求的声音,似乎只有这样,似乎只有如此诗人的灵魂才能够得到保证,才能够得到安息。 诗人大卫在这个时候他表达的是他深知耶和华的奥秘,他不是单单看早晨灵修,亲近神是他应尽之责,他所更看重的是这么一位神的本身,这位实实在在是他每天值得信赖的主,当然他也知道一天之计就是在于晨。所以它会发出这个声音,说“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这更为要紧的是什么,诗人他知道他必须从上帝的视野来思考自己的生命,必须以上帝的角度来安排计划自己的一天,昨天如此,今天更当,明天还是这样。因此他会说,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警醒,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他为了自己。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每天实在太忙碌了,我记得我自己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特别是当有一段时间微信很流行的时候,我记得我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信看。但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你知道吗?如果我们没有了基本的灵修生活,你的生命会怎么样呢?在这里大卫其实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清晨都是那么重要,特别是对我们上班族,我们每天八小时、十小时甚至12个小时在外面,如果早晨我可以有十分钟,我可以有12分钟,我只是读一段短短的诗篇,是否这些东西可以成为我今天这一天生命中的帮助呢? 我相信是的,但是个人灵修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了。今天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被生活挤压得没有任何的灵修,特别是我们弟兄姐妹。你知道吗?如果我愿意回到上帝面前来,把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比如说一早晨起来先看微信,先看新闻,放到次等重要的位置,却把神的话语看成最为重要的。你的生命将会翻转,你每天都会翻转,你每一个早晨都会翻转,让我们回到上帝面前来吧。
诗篇 | 第四集
收听音频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显我为义的 神啊,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你们这上流人哪,你们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要到几时呢?你们喜爱虚妄,寻找虚假,要到几时呢?〔细拉〕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在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细拉〕当献上公义的祭,又当倚靠耶和华。有许多人说:谁能指示我们什么好处?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这是一篇经典的求安慰的祷告诗,它的作者也是大卫王,而且是因为国家那个时候可能正在面对一种灾难,特别是自然灾害,可能没有了收成。所以在第四篇的第七节,作者说“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在这里好像他是在暗示以色列国家面对的灾难,面对灾害的时候有许多百姓因此而离开了神,转向投靠迦南地的假神巴力。因为当时那里的人认为巴力的原始宗教中就是那种赐人丰收的那个神,你只要拜这个假神,他就会赐予他就会赐丰收给你们,给你们物质的好处,而这种信仰在当时那个时候也的确冲击了以色列人,以至于他们要投靠巴力放弃耶和华神。 但是神在这里提醒我们,你看第三节他在这里用了一个词叫“虔诚人”,希伯来原文chasid这个词,他说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于他,chasid这个词是在上帝跟以色列人立约的时候特别专用的一个词,也有一种意思是慈爱的意思,他所表达的是当上帝他所慈爱地表露对他的百姓的时候,这一群人归给他的虔诚人,他们对上帝是有一种立约的持守,这也表达了这种神与百姓立约的这种关系!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悲哀,因为今天我们有太多的基督徒,我们顺利的时候,我们以耶和华为神,以耶稣基督为主,但是我们不顺利的时候,我们的信仰是否也像以色列人那一样,放弃了我们的信仰,或者常常是心怀两意。 我觉得我们需要神的时候,常常我们特别是当我们祷告灵验的时候,我们就来跟随神,但是当我们的祷告不灵的时候,我们好像对神的信心也没有那么强了。可是在这里我们来到主的面前,我们承认我们的软弱,我们承认我们的心很容易偏离它。我们常常以物质的好处,上帝对我们物质肉体的祝福来作为跟随他的标准,求主怜悯我们,求主怜悯我们,不要再像以色列人那样,求主让我们像大卫王那样持守chasid这个虔诚,因着耶和华的慈爱,所以亲爱弟兄姐妹,来到主面前。
诗篇 | 第三集
收听音频 〔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着 神的帮助。〔细拉〕但你─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我用我的声音求告耶和华,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细拉〕我躺下睡觉,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我也不怕。耶和华啊,求你起来!我的 神啊,求你救我!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骨,敲碎了恶人的牙齿。救恩属乎耶和华;愿你赐福给你的百姓。〔细拉〕 这也是大卫所作的诗,而且是他自己正在经历他的儿子押沙龙叛乱的时候,他自己在逃亡的路上所经历时所写下的! 作为诗人的大卫,他在生命中最危机的时候,他表达了自己在生命中对上帝坚定不移的信仰,“我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我用我的声音求告耶和华,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我躺下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环境没有丝毫的改变,“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也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到神的帮助,”到了接下来还是说到什么,“有成万的百姓来围攻我,”但是诗人的救命的法宝就是一样,就是他祷告他祈求神的帮助。 无论在任何艰难环境当中,他坚信自己的信念,他的信心没有动摇,第一节到第二节是一种苦况的描述,第三节到第四节是祷告的信念,第八节就是最关键的,“救恩属乎耶和华,愿你赐福给你的百姓!”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不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到底如何,你在生命中的光景如何?你的环境是怎样?是否像大卫一样正在经历敌人的追杀,是否被人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我要问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像大卫王一样,你是否跟他一样对神有着完全的信靠,有着完全的信心,有着完全的信念,有着完全的信仰,这是对你的问题,也是对我自己的,是此时此刻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生的问题。 求主帮助你,也帮助我
诗篇 | 第二集(续)
收听音频 诗篇第二篇续: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匠的瓦器摔碎。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这诗篇第二篇的7到12节,它的背景可能是指的耶和华与大卫立约的时候,也就是撒母耳记下第七章的内容,这下半段的诗篇大卫作为耶和华受膏者,它宣告了上帝给他加冕时的那个圣旨,有三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儿子的名分,“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第二个是基业的恩赐,“将列国赐给你为基业,将地极赐给你为田产”;第三是敌人的破除,“必用铁杖打破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破!”最有意思的是这七节到第九节是在使徒行传第13章33节所被引用的,在这里就是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路加将这节经文用在了耶稣基督的复活上,而希伯来书的作者更两次引用它,一次是在一章的五节,一次是在五章五节,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诗不单单是一般的君王诗,更有弥赛亚诗的那种应许在里面。 而在这里面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上帝对弥赛亚的允许,上帝这些应许最后都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应验了!在整篇的最后,诗人向君王们呼吁,向世上的君王们呼吁,希望他们以自己的行为显示他们的智慧,来顺服上帝耶和华所立的君王,所以他说,“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信靠神的子民,你们虽然生活不易,你们生命中充满了艰难,但是我们当存敬畏侍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的快乐,而且这些恶人们若他们不悔改,恐怕神发怒,他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神的怒气快要发作,而且我们这些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是否真的投靠他?
诗篇 | 第二集
收听音频 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诗篇2:1—6) 诗篇第二篇的主题是围绕耶和华的受膏者所展开的,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君王诗,所谓的君王诗就是说它的主题是围绕着君王,或者它的作者也是君王,所表达的上帝跟君王的这种关系。在古代近东的那个地方,君王跟上帝之间的关系就像牧者跟牧羊人,但也像儿子跟父亲这样的一种关系,在这两节圣经当中所让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它的作者就是大卫,因为什么?在使徒行传的第四章25节彼得跟约翰都认为这首诗歌就是大卫王所作,当他们两个人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的时候,他们赞美神时就引用了这首诗篇! 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在这个诗篇当中,外邦的君王跟耶和华所立的君王之间的这种对比,作者描述外邦的敌人是世上的君王,是如何来敌对耶和华神跟他所膏立的君王,所以诗人用的手笔是连续的问句!“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把整个诗篇带入人视野的时候,接着诗人就表述了上帝对他们的轻蔑,“那坐在天上的必然发笑主必嗤笑他们那时他在路中责备他们,在烈火中惊吓他们!”所以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第六节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宣告,他说“神说我已在我的圣山上在锡安山上立了我的君,我已经立了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内心有一种安慰,就是面对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处境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看到是敌对我们的世界,敌对我们的环境就像诗人所描述的那样,有的是争闹谋算虚妄的事,而这些世上的君王要来抵挡神,但是主的仆人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诗人再次提醒我们要将我们定睛在神的话语当中,定睛在耶和华的应许上面定睛在上帝自己的身上,我已经立了我的君在西安我的圣山上亲爱弟兄姐妹,你是否因此得到了安慰,得到了鼓励,得到了建造呢,你是否能够有力量再去再一次的去面对你艰难的环境跟周遭的挑战了,愿主与你同在
诗篇 | 第一集
收听音频 诗篇第一篇: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并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这是诗篇第一篇当中的一个主题,是耶和华的律法,这是一首典型的律法师,或者我们常常称之为是诗篇的智慧诗,整篇使我们看到的是人与义人之间强烈的对比,恶人不顺服不跟从上帝的律法,他们的结局是,恶人的道路必然灭亡,而义人则是顺服上帝的律法,他们的结局就是不仅是有福,而且是他们所作的尽都顺利! 作者一开始就用三个否定词来表达一种很强烈的意志,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而且是他逐步逐步地描绘了这种意志,是用了从、站、坐;计谋、道路、座位、所对应的是恶人、罪人、亵慢人。可见顺服上帝律法之人,立定的心志就是不与这种不顺服的恶人来往。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在耶稣基督的话当中,把我们的生命定睛在上帝的话语之中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却发现好像现实的环境并非如此,一定你会很灰心,因为在今天中国的社会好像恶人罪人亵慢人比义人好人善良人所得到的是更多的物质的生活的世界上的福气,他们更加嚣张更加的放肆,目中无人目无法律。 但是我在这里希望大家我们还是把眼光放长一些,放远一些放在上帝的话语的基础上,有福是顺服的结果!而灭亡是不顺服的结局,整个诗篇让我们看到义人就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结果枝叶子也不枯干而罪人最终像糠秕被风吹走,特别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然站立不住,这话你相信吗?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七)苏黎世被铲除的雕像(完结篇)
宗教改革之旅 苏黎世被铲除的雕像(完结篇) 播放音频 慈运理 慈运理(公元1484-1531)出生在瑞士革拉如斯镇的镇长家里。由于父亲有较高的收入及人际关系网,慈运理从小就接触到人文教育,甚至一度前往维也纳、巴塞尔等地读书。1504年,他在巴塞尔获得了学士学位,1506年又获得了神学硕士学位,就在当年被任命为革拉如斯教会牧职。在革拉如斯、朝圣胜地爱西得恩,这位年轻的瑞士爱国者与人文主义学者崭露头角,成为鼎鼎大名的传道人、作家与爱国者。 苏黎世大教堂 1516年春天,慈运理和伊拉斯谟相遇,这次相遇完全改变了慈运理。他立定心志要效法伊拉斯谟,作他忠实的粉丝。1518年,他被苏黎世城的大教堂选为民众教士。1519年元月1日,他抵达苏黎世的时候,可以视为毫无保留的伊拉斯谟主义者,以及圣经人文主义之杰出拥护者。 苏黎世市景 慈运理并不像路德,将自己的思想贴在教会的大门上,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借着讲台宣扬出去。由于他受伊拉斯谟的影响,他极喜爱希腊文新约圣经,甚至能背诵保罗的书信。他讲道的方式就是直接宣讲圣经经文,一节一节地解释,并如何应用到信徒的生活中,使神的话在会众心里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反思。他的这种讲道方式深受会众喜欢,后被定为苏黎世城讲道风格:讲道都必须依照圣经。由于慈运理低调的改革风格,他赢得市议会支持,他们共同携手合作,共同使国家和教会都产生重大的变革。在他的催促下,市议会立法废除苏黎世及周边地区所有教会举办弥撒,并用新教的敬拜仪式。 慈运理之死 1530年,在苏黎世及其他瑞士北部城市,几乎所有罗马天主教的遗迹都被废除。教会把雕像除掉,牧师改换礼服,穿起好像大学演讲厅的长袍,不像天主教神父的在圣坛上所穿的圣衣。敬拜圣徒和马利亚、赎罪券、为死者祷告,以及许多其他的天主教习俗,都在禁止之列。 1531年,苏黎世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日趋紧张,归属天主教统治者决定向苏黎世宣战。苏黎世仓促应战,在卡珀尔一战中,苏黎世共有500人被杀,慈运理也在其中。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六)从苏黎世开始推动宗教改革的二号人物慈运理
宗教改革之旅 从苏黎世开始推动宗教改革的二号人物慈运理 播放音频 弟兄姐妹我们目前站在苏黎世的市中心,这个城市有很多年的历史,最早出名和身后这个雕像人物分不开, 他是慈运理。他是宗教改革的第一代人物中的第二号人物,如果马丁路德是开始宗教改革运动的第一个人,他就是第二人。他们两人在同一时代出现, 彼此见过面,也彼此分享过。但他们两人一直合不来,而且慈运理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受了马丁路德的影响。但后世的神学家在读的作品当中都认为慈运理是受了马丁路德很大的思想上冲击和影响。以至于他在马丁路德钉定完了95条论纲之后的第三年,就在苏黎世在瑞士开始了宗教改革的运动。 这部雕像很有意思,他的右手拿圣经,左手拿宝剑,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人物很复杂,他本身是一个军务,在军队里做牧师的人。我们常看的一些电影里,他冲在前面,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宝剑,人死了他会为你祷告。这个人的性格和他的雕像很像, 你看他很严肃,个性也非常强,所以他很难跟别人沟通。但是这个人是当时这一区非常重要的代表,这一区也是德语区, 所以他们在受到马丁路德的思想影响之后呢,面对的是整个西方世界天主教的围攻,他很勇敢的必须代表教会站起来反抗。 那么在他和马丁路德最大的分歧在哪呢?就是关于圣餐的看法,他们在1530年马尔堡曾经开过一个会议,在谈改革宗到底和马丁路德有什么区别呢?发现什么都一样,就只有一个就是对圣餐的理解。因为当时耶稣在掰饼的时候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得,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如何去解释这是我的身体?英文说This is my body,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身体,慈运理的解释就是“这,就代表我的身体”这就代表耶稣说这,就代表我的身体。但是马丁路德不这么认为,马丁路德认为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我的身体,他的身体在里面,或者天主教的解释说这就是代表耶稣基督的身体。所以因着一个很小的神学分歧,他们就完全分开了,很可惜从这个时候整个新教就开始分裂。
宗教改革之旅(三十五)血腥玛丽时期 的牧师 John Knox
宗教改革之旅 血腥玛丽时期 的牧师 John Knox 播放音频 约翰·诺克斯 (1513 – 1572.11.24) 苏格兰牧师、神学家、作家、国家宗教改革的领袖。他是苏格兰长老会的创始人。 诺克斯出生于吉福盖特,曾在圣安德鲁斯大学接受教育,并担任过基督教牧师。受早期教会改革家如乔治·威夏特的影响,他参加了苏格兰教会改革运动。 在流亡期间,诺克斯获得了在英国国教工作的许可,在那里他晋升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的皇家牧师。他对《祈祷书》的文本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玛丽·都铎登上英格兰王位并重新建立罗马天主教时,诺克斯被迫辞职并离开了这个国家。诺克斯搬到了日内瓦,在日内瓦,他遇到了约翰加尔文,从他那里他获得了改革宗神学和长老会政体的经验和知识。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服务秩序,并最终被苏格兰的归正教会所采用。诺克斯与苏格兰新教贵族一起领导了苏格兰的新教改革。这场运动可能被视为一场革命,因为它导致了吉斯玛丽的下台。吉斯玛丽以她年轻的女儿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名义统治着这个国家。诺克斯帮助撰写了《新信仰的忏悔》和新成立的归正教会的秩序。在玛丽统治期间,他继续担任新教徒的宗教领袖。 他是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正是这种改革哲学对英国清教徒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还被描述为对真正的人类自由的斗争做出了贡献,他教导人们反对不公正的事物以带来道德和精神上的改变。 帖撒罗尼迦前书1章5节: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