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s (Page 43)
这就是牛津(十)
收听音频 这是牛津(10)牛津的福音派 威克里夫学院(Wycliffe Hall) 是牛津大学的一个永久私立学院,也是英国圣公会的福音派所属的神学院。也就是圣公会中的福音派教会培养牧师传道人的地方。威克里夫学院成立于1877年,其名称是为了纪念牛津校友、宗教改革先躯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996年他获得牛津永久私立学院地位。 牛津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地方。任何学术思想在这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阵地。特别是在这几家永久私立学院。现在,牛津这所千年古校虽然最早是起源于神学院训练牧师,但是今天神学教育已经完全被边缘化了。而在为数不多的牛津神学院校中,这是唯一新教福音派的神学院。特别是在著名的英国福音派神学家Alister MaGrath的带领下,它曾经带来了很大属灵的复兴,并且伴随着学术的提升。后来,他离开了这个学院,情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近年来我们看到这所学院似乎正在被逐步地边缘化。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神学信仰和社会议题(譬如同性恋等),他们不太敢直接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可能是为了政治正确的原因。 在西方,你会发现一些很奇诡的现象,很多基督徒都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反倒那些穆斯林却很勇敢地不断在社会、伦理、政治等议题方面公开地宣告他们作为伊斯兰教信仰的价值观。这也就是不奇怪为什么西方基督教越来越畏缩。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基督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今天,无论你是否是福音派基督徒,在欧洲北美或者其他西方基督教会所面对的挑战是一样的。你是否还看福音,基督耶稣的福音,也就是福音十字架的救恩还是那么重要?! | 马太福音 24:14 |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这就是牛津(九)
收听音频 这是牛津(9)卫斯理和牛津之二 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卫斯理最晚期在牛津服事的地方。而就是在这个城市,上帝赐下了卫斯理所带领的属灵复兴运动。而这个运动,不仅很快席卷英伦三岛,而且传播到了美国。直到今天,全世界还有几千万的卫斯理宗的信徒。而受到他属灵影响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卫斯理的系统神学观是建基於亚米念主义(Arminianism)的传统之上。在人的得救和成长上特别強调神的恩典与人的自由,指出人当在神的恩典里,接受救恩归向神,并坚心定意順从神,过全然成圣的生活。他对于姊妹事奉抱十分开放的态度,很早就邀请姊妹参与崇拜的重要事奉。而且,他还是支持按立女牧師和女长老的制度。 他不仅自律很高,对传道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一生骑马乘船旅行布道超过二十五万英里,个人讲道四万多次。虽然,他沒有留下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神学著作,但留下了他的灵修日志、许许多多的讲章。并且成为后世基督徒们宝贵的属灵财富。他的思想有四个重要的基础:1)圣经;2)传统;3)理性;4)经验。在事奉上,卫斯理強调:布道、关怀和圣洁并重。 这位伟大的传道人常常被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们神话、圣化了。其实,他的生活是蛮有争议的。如果问,他是否有什么明显的弱点的话,那就是他的婚姻生活不是很幸福,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他一生在外布道多年,很少回家,更不要说是照顾妻儿。是否这一切都是多少与他的婚姻不幸福有关联呢? 这里,我就想到了保罗讲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所以,我们这些作传道人的,需要时刻警醒啊! | 哥林多前书 9:27 |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这就是牛津(八)
收听音频 这是牛津(8)卫斯理和牛津之一 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卫斯理纪念教堂(Wesley Memorial Church),而这座建筑物的显著特征就是所谓的欧洲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结构给人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感受,有地上直入天上。似乎能够把人的意念带向天堂。而这恰恰就是这类教堂建筑希望表达的灵性意境。从信仰的外在表现力来看,哥特式教堂成功地体现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也就是人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熟悉圣经的基督徒或许会问,这样高耸的塔顶是否人在建造巴别塔的感受。“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11:4)其实,这往往就是一线之隔。在乎我们的内心到底是为了荣耀天父上帝的圣名还是为了传扬人自己的名。 早期的天主教大教堂的设计都是哥特式,最著名的就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等。后来,新教改革后,信义宗、圣公会等教会也都延续了这类建造设计。甚至他们的建造理念也影响了清教徒背景的像卫斯理宗。 这作教堂是在卫斯理过世之后约100年才建造的,为了是几年他生前在牛津的圣工。约翰卫斯理(1703-1791)不仅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1724),之后还成为林肯学院的研究员。他也是在牛津被按立为圣公会的牧师。他的父亲和弟弟们都是牛津的校友。 他事奉的第一个阶段階段就在牛津(1725-1735)。就是在这里,掀起了敬虔运动。他开始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认真读经祷告,像初期教会那样以圣经为一切生活的規則,所以就有「循道派」(Methodist)之称。 在牛津与他一起同工的就有他的兄弟Charles。他一生创作了7500首圣诗,其中单单发表的就有4500首。 | 创世纪 11:4 |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这就是牛津(七)
收听音频 这是牛津(7)主教门廊 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牛津大学的教堂University Church。当时,我们主要是介绍伟大的神学家和教育家Newman。但是,这个教堂最为吸引我的,是大门口的William Laud的门廊。为什么这个门廊会吸引我?因为,在自己在写博士论文时,曾经研究过Bishop Laud的生平。据说,在英国内战时,这位大主教作为替罪羊被处死,他也是在这里接受审判的。罪名之一就是他花了不少钱建造了这座门廊。 你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座教堂实际上是有三个不同的建筑组成(分别是13世纪,15和17世纪的产物)。单单从建筑的不同构造,你就能够分别出不同时代的产物。越是在里面的,越是建筑的主体,就越是年代久远。 他有过一句名言: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在Laud的时代,主教的权柄是非常之高,因为所谓的圣品制度。而且,主教制在早期教会就已经看作是使徒的承传apostolic succession。也就是,主教的源头是来自12使徒,也就是根基在耶稣基督那里。 今天按照圣经本身对主教的定义,他/她还是应该被看作是教会的牧师、牧者、传道人。这样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没有牧师、传道人,就没有教会。这句话是否严谨有圣经的依据呢? 保罗说:”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4-15,17)可见,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这句话要与圣经和历史联系起来解读。没有传道的人,就没有了神的话语,那么基督的救恩就不能有效地被传递出来。这样看的话,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没有主教就没有教会。 | 罗马书 10:14-15,17 |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诗篇 | 第四十六续集(四)
收听音频 圣经三分钟 | 诗篇四十六篇之四 讲员:李洁人 牧师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8-11节) 这里所描述的是未来必成之事的异象,现今的胜利不过是预尝其滋味。你们来看,看这个字通常是指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即作“观兆者”,或具先知的眼光。也就是说,你们要用先知的眼光来看。这就是我们常常在信仰生活中鼓励我们的弟兄姐妹要学习用神的眼光、属灵的眼睛、信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读现状。 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结果是平安,但过程却是充满了审判。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这句话的背景不是温和的劝慰。现实乃是,这地已然荒废,但是上帝却强制干预了。虽然有审判,但是最终的的尾端为安宁。 因此,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的命令,首要并非在于安慰受困者,而是斥责动荡不安的世界:“静下来!”。有的解经者认为这里很像主耶稣曾经斥责风浪的命令:住了罢!静了罢! 而我自己十分欣赏这位诗人的表达方式和神学观,特别是对那最后结局的看法。这里不是用人的盼望来形容,乃是以神的荣耀来讲述。这位神的意图十分明确为: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我必被尊崇,这足以令那些不信的和抵挡神的狂傲者大起反感。但是,这更加会令谦卑人心存盼望,得着解答。就像诗人所言:神阿,愿你崇高,过于诸天(诗57:11)。他们的信心又得更新:如果这样的一位神与我们同在,如果这么崇高的一位是我们的保障,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吗! 经文: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篇46:8-11
这就是牛津(六)
收听音频 这是牛津(6)世上真光 这个教堂有个传世之宝,就是一幅被放在侧边副堂的世界名画“世上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Holman Hunt,1853)作者21岁开始创作,用了九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幅作品。历时如此之久,据说就是为了使得作品中的光可以显得完美。而最终使得画家觉得满意,就是当他带着未完成的作品去到了以色列的伯利恒,在那里郊外的旷野时,他看到了那光就是所希望看到时,画家成功地捕捉到了那来自天上进入人世间的真光。画家在他70岁时,另外临摹了同样的作品,但是要大许多(现存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很明显,与这幅原作相比较,那副作品中的光茫明显逊色了许多。 这幅作品中有两道光。灯笼里面的光,代表了人内心世界中良知的光。基督头顶周围的光,代表的是人得到救恩的光,而门所代表的就是人的灵魂。这预示了救恩之光是不能从人内心世界之外打开的。人得到救恩之光,必须打开自己的灵魂大门。你再细看,你可以看到门上没有把手,而且长满了常春藤。基督在门外在敲门,希望人可以打开自己的心门进入,但是人不愿意让基督进来。 人类在黑暗中犯罪,不敢见光。耶稣是世界之光,来到世界上把人的罪都暴露了,故没有人出来迎接祂。“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 主耶稣敲门,又代表另外一个属灵的意义,即耶稣给世上带来光明,真理和赎救。祂会给人们指明永生的道路和神的真理。正如祂说:“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 据说,这幅名画的价值是几千万英镑。但是,主基督在这里岂不是提醒我们,打开你生命中灵魂的大门,得着基督就嗯的真光。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永恒的价值。 | 约翰福音 1:5 |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 启示录 3:20 |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诗篇 | 第四十六续集(三)
收听音频 圣经三分钟 | 诗篇四十六篇之三 讲员:李洁人 牧师 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外邦喧嚷,列国动摇。神发声,地便熔化。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这段的关键,乃是诗人为什么会有着如此伟大的信心?他信心的秘诀又何在? 答案就是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我们所居住的城,也是神所居住的。如此看了,这个秘诀就是上帝的同在。无论何处何地,只要有了上帝的同在,就是我们必不能被动摇的秘诀。神在其中,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应许? 所以,就算外邦喧嚷,列国动摇。诗人很清楚地认识到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 如何理解雅各的神? 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品格就是,不忘本。千年之后,他们还是要跟随他们的祖先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以色列人被流放到世界各地还是能够最终复国。也因为此,他们可以根据圣经,使自己祖先的语言(虽然已经死了2500年)得以复活。也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神同在的信心秘诀。 前段日子,中国教会在倡导尝到宣教中国2030的异象。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教会已经正式进入了宣教的快速增长期。何种宣教理论、策略,如何在实践上具体落实等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也在高峰会中详细讨论了。我很认同这种认知,但是,宣讲教中国最最不能缺少的乃是神自己。神的同在和对祂同在的信心是我们宣教中国成功的起点。 经文: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外邦喧嚷,列国动摇。神发声,地便熔化。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篇46:4-7
诗篇 | 第四十六续集(二)
收听音频 圣经三分钟 | 诗篇四十六篇之二 讲员:李洁人 牧师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1-3) 这三节,我最有感受的往往就是在我自己在生命中和事奉中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避难所,有时候也被解读为居所,就像摩西在诗篇90篇中所写下的,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的居所。也就是神是我的避难所。而避难所就是,那里是你的家并且是保护你的地方。为什么是避难所,因为神自己才是最伟大保护者,所以我们能得到庇护。为什么唯有神才能够保护我们?因为祂是我们的保护者(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这最后半句不知道在我的服事生命中给予了我多少次的鼓励。 弟兄姐妹,如果你的个人境遇中正面对很多无法言说的艰难,请记得神是你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而且,你要记得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 在通常情况下,录制每期三分钟时,我们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也就是说,三分钟搞定。但是,当我在录制上一期节目时,实际上是出现了一个卡。而且卡了很长时间,才能够继续。其实,就是我不知道如何读匉訇这两个字。 这件事提醒了我很多。第一,就是我们平时不读圣经的基督徒很多。这就是造成了我们愿意听到,不愿意自己从神的话语—圣经中去自己领受。第二,我们不少人看圣经,就是自己默默地看,却没有读出声来。所以,有些字我们不懂也就跳过去了。求主帮助我们,不仅仅看圣经,也读圣经,并且读出声来。还要大声地读出来。 经文: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 ——诗篇46:1-3
这就是牛津(五)
收听音频 这就是牛津(5)牛津运动之三 我们正站在牛津44个学院中最大的几个之中的一个(约700人),Keble College的大教堂面前(建于1870)。这个学院就是以人的名字命名。Keble(1792-1866)是牛津运动三杰之一。他过世之后,就有不少他生前的追随者和基督徒们奉献金钱,建立这个学院。而且,这所学校的建筑是牛津第一所全砖结构的。 Keble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牧师,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1831年被选为牛津大学诗歌的教授,被选中时居然没有一票反对。 当年牛津运动就是从Keble的一篇讲道“举国叛教”National Apostasy (1833)开始的。之后,牛津运动也被称为小册子运动(Tractarian Movement)。因为,从1833年到1841年之间,这个运动的主要领袖们(Newman, Pusey, Keble)发表了一连串的小册子Tracts of Times。他们认为英国圣公会是除了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之外的第三个传承了使徒存留的大公教会的体制。所以,在圣公会中保存中世纪以来的教会礼仪和重新强调被改革宗已经淡化的圣礼是十分必要的。 他们特别重视via media信仰神学的中间路线。不要走极端天主教或者改革宗的极端路线,而是要走一条包容性极强的圣公会中庸路线。这也就是为什么圣公会神学路径的包容性极强。但是,这个运动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些人容易受到影响重新回到天主教信仰中去。Newman就是最好的例证。 保罗看到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而且是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2)今天中国教会极大多数都是没有宗派背景的,虽然好像缺乏传承,却只要认定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是建造便是了! | 以弗所书 2:20,22 |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诗篇 | 第四十六集
收听音频 圣经三分钟 | 诗篇四十六篇之一 讲员:李洁人 牧师 〔可拉后裔的诗歌,交与伶长。调用女音。〕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细拉〕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外邦喧嚷,列国动摇。神发声,地便熔化。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1-11节) 这是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也是震撼人心的诗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诠释,每个诵读的人们都能够体会到诗人对上帝是充满了信心。同时,更把历代信徒们在患难中的经历描述出来。 第一段(1-3节),这是诗人信心的宣告。耶和华,我们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若是如此,你们是否就不再担心股市崩盘?房市泡沫?就算面对了这一天我们也不害怕。是否有这样信心的宣告? 第二段(4-7节)这是诗人信心的秘诀。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这个秘诀就在上帝所临在同住之处,必不被动摇。你可能面对不少的威胁、困难并伴随着恐惧的心。但你要知道,神自己的同在就是你拥有信心的秘诀。 第三段(8-11节)这是诗人信心的得胜。当人来到主的面前时,就会看到祂的作为。祂的作为是什么呢?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经文: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诗篇46:1